时讯快递2025年第39期(总第158期)
- ccpitbe
- 1 day ago
- 8 min read
比利时十月通胀率降至2%
VRT新闻10月30日报道,比利时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比利时十月通胀率再次下降至2%。九月通胀率为2.12%,此前两个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仅略微上涨1.9%。
与九月相比,十月价格涨幅最大的商品和服务类别是:度假村和露营地(+12.7%)、服装(+2.3%)、私人租赁(+1.4%)、休闲运动(+6.9%)、机票(+8.4%)、餐馆和咖啡馆(+0.5%)以及身体护理用品(+1%)。降价最明显的类别包括:酒店客房(-9.6%)、天然气(-1.6%)、电力(-0.8%)以及国内度假套餐(-7.6%)。
与2024年10月相比,家庭服务(+21.8%)、牛肉(+17.3%)以及体育和娱乐活动门票(+15.4%)价格上涨。而手机(-18.4%)、电视机(-16%)以及验孕棒和避孕用品(-12.7%)价格下降。
剔除能源产品和未加工食品价格变动后的核心通胀率在十月为2.58%,而九月为2.61%。
能源通胀率继续下降,从-1.48%降至-1.85%,食品通胀也从3.32%降至2.68%。另一方面,服务业通胀率有所上升,从3.47%升至3.62%。
最后,基于健康指数计算的通胀率从2.15%降至2.11%。该指数不考虑酒精饮料、烟草制品和燃料的价格,用于确定工资和福利何时应根据该指数进行调整。
比利时联邦规划局预计,下一次工资和福利上涨将在明年一月启动。
比利时对企业补贴力度超过邻国:总额达250亿欧元
VRT新闻10月28日报道,比利时国家银行公布数据显示,去年比利时政府对企业的补贴和投资支持总额约为250亿欧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
其中,三分之二的补贴属于工资补贴,用于抵消较高的劳动力税负。例如针对夜班和轮班工作劳动者的部分税收减免,对特定群体(如新进入劳动力市场者)的社会保险缴费定向减免,以及对以服务支票形式收取款项企业提供的补贴。
数据显示,这类补贴在有效性和效率方面的结果“好坏参半”。
比利时政府对企业的补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比邻国高出1.5%,也高于欧元区平均水平。这些更高的补贴主要用于增强企业竞争力。在考虑工资补贴的情况下,比利时劳动力的净税负低于法国,与德国相当。
自2000年以来,政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9.5%,其中对企业的补贴和投资支持占1.5%。
比利时与另外三个欧元区国家未能按期提交预算草案
比利时通讯社10月28日报道,截止日期已过近两周,欧盟委员会仍在等待比利时提交明年的预算草案。法国、西班牙和克罗地亚也尚未提交各自的预算方案。
自欧元危机以来,所有欧元区国家都必须在当年10月15日前向欧盟委员会提交下一年度的预算草案。欧委会将在11月30日前出具评估报告,如发现严重偏差,可要求成员国进行修改。
今年共有四个成员国未能按时提交预算草案。法国总理勒科尔尼仍在为预算案争取议会多数支持,西班牙政府在普伊格德蒙特领导的加泰罗尼亚政党撤回支持之后也面临类似困境,而克罗地亚推迟提交是为了在制定2026年预算之前先完成2025年预算的调整审查。
比利时首相德韦弗已将11月6日定为达成预算协议的最后期限。他计划在2029年本届立法任期结束前实现100亿欧元的财政调整。以向欧委会证明比利时将解决其过高的预算赤字问题。与法国一样,比利时也因高额赤字而受到欧盟的强化监管。
这100亿欧元约占比利时国内生产总值的1.5%。根据目前的预测,到2029年可将赤字降至国内生产总值的4%。如果财政调整带来的回收效应能带来额外收益,则赤字将进一步缩小,比利时也将更接近与欧委会约定的目标。最终目标仍是到2030年将赤字控制在国内生产总值的3%以内。
欧盟与欧元区2024年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上升
欧盟统计局10月31日发布数据,2024年,欧盟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即税务和社会缴费收入之和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为40.4%,较2023年的39.9%有所上升。欧元区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也从2023年的40.5%上升至2024年的40.9%。
从绝对值来看,2024年欧盟税收和社会缴费的收入比2023年增加了3870亿欧元,总额达到7.281万亿欧元。
丹麦、法国和比利时税收占比最高
2024年,欧盟各国的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差异显著。丹麦(45.8%)、法国(45.3%)和比利时(45.1%)的占比最高。爱尔兰(22.4%)、罗马尼亚(28.8%)和马耳他(29.3%)占比最低。
马耳他、拉脱维亚和斯洛文尼亚税收占比增幅最大
与2023年相比,2024年欧盟共有22个成员国的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上升,增幅最大的国家为:马耳他,从2023年的26.7%上升至2024年的29.3%;拉脱维亚:从33.0%上升至35.5%;斯洛文尼亚:从36.8%上升至38.8%。
5个欧盟国家的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出现下降,降幅介于0.5至0.1个百分点之间,分别是芬兰、荷兰、法国、葡萄牙和瑞典。
欧洲央行连续第三次维持利率不变
欧洲动态10月30日报道,在通胀基本得到控制的背景下,欧洲中央银行于周四连续第三次决定维持关键利率不变,同时警告贸易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仍存在不确定性。
经过长达一年的连续降息后,欧洲央行自7月以来一直将关键存款利率维持在2%。
通胀率目前稳定在央行2%的目标附近,而欧洲比最初担心的更好地应对了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起的关税攻势。
欧洲央行在声明中表示:“通胀仍接近2%的中期目标,管理委员会对通胀前景的评估基本保持不变。”
在会议召开前,官员们几乎没有释放出任何调整利率的信号。
西班牙央行行长、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成员何塞·路易斯·埃斯克里瓦(Jose Luis Escriva)在周末接受《El Diario》采访时表示:“当前的利率水平是合适的。”
欧洲央行官员此次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召开会议,这是该行定期举行的外出会议之一。
与欧洲央行不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已重新开始降息。周三,美联储连续第二次降息,幅度为0.25个百分点,原因是对劳动力市场降温的担忧日益加剧。
对未来降息的讨论
由于长期疲弱的欧元区经济状况好于预期,且欧洲央行在9月会议上上调了今年的欧元区增长预期,短期内降息的压力并不大。
但这家负责20个使用欧元国家的银行仍面临多重不利因素,包括法国政治危机导致欧元区第二大经济体借贷成本上升,贸易紧张局势可能进一步升级的风险,以及工资增长放缓。
这些因素引发了关于欧洲央行是否需要未来进一步降息的讨论。
意大利联合信贷银行分析师本周表示,决策者们似乎在“如何平衡通胀风险,以及未来几个月是否需要采取‘预防性’降息”的问题上存在分歧。
立陶宛管理委员会成员盖迪米纳斯·希姆库斯(Gediminas Simkus)在9月曾参与相关讨论,呼吁在欧洲央行12月的下次会议上降息。
他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降息总比不降要好。”并警告欧元走强和工资增长放缓可能拉低通胀。
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经济学家安德鲁·肯宁汉(Andrew Kenningham)对法新社表示,他预计随着通胀和工资增长减缓,欧洲央行将在2026年进一步降息。
他说:“目前几乎没有理由担心通胀再次抬头——经济依然疲软,劳动力市场正在放松。”
彭博社:中国汽车在欧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销量创下新纪录 超越韩企
彭博社10月29日报道,中国汽车制造商在欧洲创下有史以来最佳单月销量,9月份销量远超以往纪录,这主要得益于市场对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强劲需求。
据市场研究公司Dataforce的数据显示,以比亚迪、上汽集团旗下的名爵和奇瑞汽车为首的中国汽车制造商在欧洲乘用车市场占据了创纪录的7.4%的份额,并首次超越了起亚等韩国汽车制造商。
9月份的加速增长是在数月稳步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的。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扩大了其经销商网络,并增加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电动汽车的产品阵容,其他瞄准该地区增长主要驱动力的细分市场的厂商也采取了类似行动。
Dataforce 分析师本杰明·基比斯(Benjamin Kibies) 表示,此次爆发式增长“预示着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我们看到中国品牌在欧洲市场的渗透率持续增长。”
这一变化在英国尤为显著,英国市场几乎占中国汽车制造商欧洲销量的一半。英国每年两次的车牌更换制度刺激了需求,同时也凸显了这些品牌日益增长的吸引力。英国10%的进口关税远低于欧盟去年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征收的更高关税。
基比斯表示,“英国市场至关重要。”“中国品牌在英国市场非常强劲。”
比亚迪在英国的销量较8月份增长了六倍,而原本是英国品牌的名爵销量增速也几乎与之持平。奇瑞旗下的欧摩达和捷酷品牌也凭借新款混合动力SUV取得了增长。
中国汽车在欧洲取得的进展凸显了汽车贸易日益加剧的错配,更廉价的电池技术使中国制造商拥有了竞争优势。在电动汽车主导的中国市场,欧洲品牌的市场份额已经有所下降,如今,随着中国企业在中国大陆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加速海外扩张,它们在国内市场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
目前为止,尚未出现放缓的迹象。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巴斯夫公司首席执行官马库斯·卡米斯周三在与分析师的电话会议上表示,“中国的显著增长”推动了第三季度全球汽车产量的增长。
在政治方面,欧洲也处于守势。欧盟的关税只是暂时减缓了中国品牌的崛起。由于中国禁止出口荷兰芯片供应商的部分产品,欧洲本土汽车制造商正面临着一场新的贸易争端,这场争端围绕着对一家荷兰芯片供应商的控制权展开。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周三警告称,一些欧洲汽车制造商可能不得不在几天内停产。
中国品牌在欧洲的市场份额仍然很小,但它们正瞄准快速增长的细分市场。它们推出了价格极具竞争力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这些汽车运行成本更低,无需完全依赖充电——这对消费者来说越来越有吸引力。
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数据显示,9月份欧洲地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激增了62%。无需充电的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增长了15%。
对更经济实惠车型的强劲需求也提振了大众汽车集团和雷诺汽车集团等欧洲汽车制造商的销量。
尽管如此,中国制造商仍然占据了增长的大部分份额。据施密特汽车研究公司的数据显示,中国制造商在西欧的市场份额达到了8%,首次超过了韩国品牌。
据Dataforce的数据显示,9月份中国品牌在欧洲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市场的份额环比增长超过7个百分点,达到20%。其纯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在9月份也增长了1.7个百分点,达到11%。基比斯表示,如果将浙江乐跃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与斯特兰迪斯的合资企业以及Ebro-Chery合资企业的销量也计算在内,这一比例将达到13%。
基比斯指出,并非所有销量都呈现健康增长的态势。名爵、比亚迪和跃跃欲试在9月份的“战术性”注册量显著增加——这些车辆被卖给了租赁车队或经销商。
比亚迪在2023年开设了其在英国的首家展厅,不到两年半的时间,其特许零售网点就达到了100家,目前已覆盖英国大部分地区。
伯恩斯坦分析师斯蒂芬·雷特曼表示,“他们正在付费推广——向经销商提供极具吸引力的优惠,以吸引他们代理这些品牌”。“经销商喜欢这些优惠的性价比,而客户则对产品印象深刻——经销商处弥漫着一种震撼和敬畏的气氛。”
中国最新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拥有更长的纯电续航里程、快速充电功能和丰富的标准配置,价格却低于欧洲竞争对手。
彭博行业研究分析师迈克尔·迪恩表示:“消费者显然更倾向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而目前,只有中国品牌以合理的价格提供这类产品。现在的问题是,欧洲汽车制造商能否以足够快的速度和足够低的成本提高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产量,从而参与竞争。”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