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时迅速递2025年第17期(总第136期)


比亚迪在欧洲的汽车销量首次超过特斯拉

 

布鲁塞尔时报5月22日报道,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4月份在欧洲的电动汽车销量首次超过美国特斯拉。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Jato Dynamics的数据,比亚迪4月份在欧洲售出7231辆纯电动汽车,比去年同期增长169%。这使比亚迪跻身欧洲大陆十大电动汽车品牌之列。特斯拉排名下降一位,跌至第11位。

        特斯拉的销量骤降49%,降至7165辆。大众汽车以23500 多辆的销量排名第一。

        虽然两个品牌的销量相差不大,但影响巨大。这是欧洲汽车市场的一个转折点。特斯拉正苦苦挣扎于销量下滑的困境,部分原因是公司高层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美国政府中的角色。在担任该职务期间,他为特朗普提供建议,并实施预算削减。这导致了一些客户的不满。

        在比利时,比亚迪4月份的销量仍然落后于特斯拉。上个月在比利时注册的特斯拉新车有570辆,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55.3%,而比亚迪为295辆(+89.1%)。


 

比利时位列欧洲十大投资目的地之一

 

        布鲁塞尔时报5月20日报道,2024年,欧洲的外国直接投资(FDI)降至九年来的最低水平。尽管比利时的投资环境仍远非理想,但该国仍位列欧洲十大投资目的地之一,这得益于就业增长的回升、强大的港口基础设施以及灵活的中小企业部门。

        咨询公司安永(EY)发布的《2025年欧洲吸引力调查》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欧洲FDI项目数量同比下降5%,就业岗位创造量下滑16%,连续第三年出现年度下降。经济停滞、高能源价格和地缘政治动荡均对下行趋势构成影响。但比利时虽未完全免受冲击,表现仍优于许多同行。

        2024年,比利时吸引了210个FDI项目,较上年微降2%。这一降幅小于法国(-14%)、英国(-13%)或德国(-17%)。更值得注意的是,比利时新增就业岗位增长10%,达到5392个,部分弥补了前一年39%的急剧下降。

        “这个第八名还算不错且稳定”,安永比利时负责人特里斯坦·唐特(Tristan Dhondt)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但若回顾过去几年,当我们排名第五、第六或第七时,就能看到下滑趋势。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我们的表现并不算差”。

        “我们拥有安特卫普和泽布鲁日两大港口,以及强大的航空物流网络。汉莎航空和TUI均在此投资”,唐特指出。他还提到,该国受益于强大的科技与知识产业、高品质生活环境及多语言人才队伍。不过他同时警告称,比利时经济已陷入自满状态,虽鼓励研发投资但忽视了高科技制造业的发展。

        行业困境

        比利时经济面临的投资撤离风险依然严峻。尽管出现了一些韧性迹象,但投资环境仍较为脆弱。在整个欧洲,2024年有37%的企业推迟、取消或缩减了投资计划。其中,60%推迟,33%完全取消,34%缩减了投资规模。

        “这是首次出现如此明确的反应”,唐特表示,“33%的企业取消项目且无替代地点的现象尤为令人担忧”。未来一年在欧洲投资的意愿从72%降至59%,仅61%的高管预期欧洲吸引力将在未来三年内改善,而中国和美国分别为67%和74%。

        一些已有的投资也面临风险,例如布鲁塞尔奥迪工厂的关闭,尽管这一决定已酝酿已久,但仍被视为对比利时制造业潜力的沉重打击。

        “有公司正在撤离”,唐特表示,“我们看到生产因成本和竞争压力转移至法国北部”。大型工业企业,如化肥公司YARA、工程公司Rogers Corporation和英国化工公司INEOS也宣布了撤回或缩减在比利时投资的计划。

        比利时2024年外国直接投资项目总数从2023年的231个降至210个。尽管去年就业岗位有所增加,但投资质量参差不齐。比利时平均每个项目创造25.7个就业岗位,不到欧洲平均水平64个的一半。

        高劳动力成本

        吸引新投资进入比利时经济面临的最大障碍之一是其独特的工资指数化和高劳动力成本。多年来,专家一直担心,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比利时雇佣员工的成本正在削弱其竞争力。比利时每小时劳动力成本为48.20欧元,在欧洲居于高位。

        “太高了。就是这么简单,”唐特说。劳动力成本、繁重的税收以及缺乏财政激励措施。这位帮助国际企业寻找投资地点的安永专家表示,这些因素极为重要。

        他还指出,比利时的自动工资指数化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它确保了在该国工作的人享有更高的生活质量,但也限制了工业潜力。“其负面影响远大于正面。我们必须比低成本国家付出更多努力才能实现高效运营,”他说道。

        在比利时,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来自邻近的欧洲国家,如荷兰、法国或德国,但传统上也来自美国,后者在2023年大幅下滑后,再次成为比利时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者。

        去年,比利时吸引了43项来自美国的重大投资,28项来自法国,18项来自荷兰,13项来自英国。新兴经济体也对比利时经济表现出兴趣,来自印度的投资数量增长了300%。

        整个欧洲大陆的投资者信心正在降温。2024年欧元区经济仅增长0.7%,而美国增长2.8%,中国增长5%。软件和制造业领域的外国直接投资均出现下降,能源成本和地缘政治风险抑制了投资信心。

        根据安永的数据,美国企业宣布的项目数量在两年内下降了24%。与此同时,美国的新设项目增加了20%,这得益于《通胀削减法案》和《芯片法案》等激励措施。“经济不确定性非常高”,唐特表示,“这使得企业犹豫不决,不仅在欧洲,而且在全球范围内”。

        唐特认为欧盟内部的结构性问题是问题的一部分。“我们在税收和政策上没有协调一致。投资者可以货比三家,我们彼此竞争,而不是像一个大陆一样行动”。他认为这种碎片化在经济不确定时期尤其有害。

        新机遇

        尽管面临挑战,比利时仍持续吸引外资进入战略性行业。2024年,制造业吸引55个项目,物流业53个,均优于商业服务行业(35个)。地区差异依然存在。弗拉芒地区吸引最多项目(137个),瓦隆大区保持稳定(29个)。布鲁塞尔是唯一项目数量增长的地区,吸引44个项目。

        然而,首都地区仍面临竞争压力。“它总是远远落后,”唐特表示,“吸引项目更具挑战性。税收负担、空间有限和预算限制都是影响因素。”他补充称,布鲁塞尔的项目通常创造的就业岗位极少,平均每个项目仅约1.5个。

        其他行业仍对外国投资者具有吸引力。“物流和运输对比利时至关重要,”德隆特指出,并提到了DSV、汉莎航空和TUI等公司的近期投资。

        与国防相关的外国直接投资也在增长,泰雷兹(Thales)正在比利时赫斯塔尔(Herstal)扩大业务,欧洲其他地区也出现了类似活动,例如莱茵金属(Rheinmetall)和BAE系统公司(BAE Systems)。这家法国航空航天跨国公司的新投资将使赫斯塔尔工厂的导弹产量增加五倍。唐特认为,比利时应寻求投资于其最擅长的领域——技术制造。


 

 

美国取代挪威成为比利时最大石油供应国

 

        VRT新闻5月23日报道,根据能源行业协会Energia发布的最新报告,美国已取代挪威成为比利时最大的石油供应国。2024年,美国从此前一直是比利时最大石油供应国的挪威手中夺回了这一地位。

        为应对俄乌危机,欧盟于2020年12月对俄罗斯石油实施禁运。此举为其他国家填补缺口创造了机会。乌克兰战争爆发前,俄罗斯是比利时最大的石油供应国,占比利时石油供应量的22%。

        最初,挪威取代俄罗斯成为比利时最大的石油供应国。然而,能源行业协会Energia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已超越挪威。2024年,挪威向比利时出口了553.7万吨石油,而比利时从美国进口了564.1万吨石油。

        美国的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13%上升至去年的18%。Energia表示,这可能与美国石油产量的大幅增长有关。此外,比利时与美国石油产业也存在紧密的经济联系,向美国出口成品油如汽油等。

        哈萨克斯坦紧随美国和挪威之后,是比利时第三大石油出口国。2024年,其出口量为367万吨,占总量的12%。与此同时,从中东进口的石油继续下降。2024年,其占总量的比例仅为10%。


 

 

 

欧盟委员会预测比利时预算赤字将在2025年升至5.4%

 

        VRT新闻5月19日报道,根据欧洲委员会发布的预测,比利时今年的预算赤字将升至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4%。欧盟委员会预测预算赤字将进一步升至GDP的5.5%。在欧元区国家中,仅法国的预算赤字预计将超过比利时。

        比利时2024年以4.5%的预算赤字收官。欧盟规定,欧元区国家应将预算赤字控制在GDP的3%以下。若欧盟委员会的预测准确,比利时2025年的预算赤字将远超这一上限。

到2026年底,预算赤字预计将进一步升至5.5%。欧元区内仅法国的预算赤字预计将比比利时更糟。

        那么,比利时预算赤字不断扩大的原因是什么?贷款偿还利率上升和对欧盟预算的更高贡献被列为主要因素。然而,欧盟委员会认为,新联邦政府在劳动力市场、养老金和税收政策方面的措施将对预算赤字产生积极影响。

        与此同时,公共债务预计将从去年年底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4.7%上升至2026年的109.8%。比利时经济预计今年增长0.8%,明年增长0.9%。美国贸易关税的不确定性等因素促使欧盟委员会下调了增长预期。


 

欧洲议会通过欧盟委员会简化《碳边界调节机制》的提案

 

        5月22日,欧洲议会以564票赞成、20票反对、12票弃权的结果批准了欧盟委员会的提案。拟议中的欧盟《碳边界调节机制》(CBAM)的变化是简化工作的一部分,旨在减轻中小企业和临时进口商的负担。

        欧洲议会议员仅通过了澄清目的的技术修订,并支持新的最低门槛为50吨。这将免除绝大多数(90%)进口商-主要是中小型企业和个人-只进口少量《碳边界调节机制》涵盖的商品。《碳边界调节机制》的环境目标仍然是可以实现的,因为钢铁、铝、水泥和化肥进口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99%仍将被纳入规则范围。

        就所涵盖的进口产品而言,有关更改亦简化了报关人(希望进口受《碳边界调节机制》管制的货物的人士)的授权程序、排放量的计算和碳边界调节机制财务责任的管理,同时加强了反滥用的条文。

        投票结束后,报告员安东尼奥·迪卡罗(科学技术、信息技术)表示:“《碳边界调节机制》是帮助欧盟防止碳泄漏和激励欧盟以外的气候行动的关键工具。因此,我很高兴议会决定不重新审议《碳边界调节机制》立法的其他条款。这种方法使我们能够在不拆除或削弱《碳边界调节机制》的情况下简化公司事务。我们将继续迅速努力,为所有《碳边界调节机制》利益相关者带来法律清晰度和确定性。”

        下一步,欧洲议会准备开始与欧洲理事会就立法的最终形式进行谈判。


 

 

欧盟希望引入“欧洲优先采购”原则

 

        金融时报5月21日报道,布鲁塞尔方面希望欧盟各国政府在公共采购招标中排除外国投标人,并遵循“欧洲优先采购”原则,因为尽管受到美国总统特朗普贸易战的影响,欧盟仍试图重新确立自己的地位。

        特朗普征收关税,并威胁称除非欧洲国家增加军费开支,否则美国将取消对欧洲国家的保护,这促使欧洲在技术、国防和经济安全等方面努力提高自给自足能力。

        欧盟负责产业与内部市场事务的执行副主席斯特凡纳•塞茹尔内(Stéphane Séjourné)周三公布了一项计划,旨在协调欧盟各国规则、减少欧盟内部市场的壁垒。该计划涵盖从成员国之间劳动力流动的障碍,到电商和金融服务标准不一致等诸多问题。

        其中一项关键内容,是在即将修改的欧盟公共采购规则中引入“欧洲优先采购”原则。塞茹尔内对英国《金融时报》表示,这是一项“欧洲优先采购法案”。

        “我们希望继续成为一个向国际出口的大洲,同时在战略领域保持清醒、少些天真。”塞茹尔内说。

        如果欧盟在明年通过拟议中的公共采购规则修改,各成员国将可被允许禁止外国公司参与政府商品和服务合约的投标。目前,欧盟和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规定均禁止偏袒本地供应商。

        此举标志着欧盟在开放采购和遵守国际规则方面的态度出现了重大转变。虽然这一政策将保护欧洲的战略行业免受来自中国和其他国家廉价竞争者的冲击,但也可能招致其他国家在世界贸易组织提出异议。

        塞茹尔内是法国前外交部长,也是总统马克龙的亲密盟友。他一直在推动欧洲更加自主。他认为在公共采购中向欧洲投标人倾斜是“第一步”。

        “之后我们会基于安全和经济安全等论点,研究私营领域,看看还能把哪些行业纳入进来。”

        除了与美国的贸易紧张局势,对隐私和数据访问的担忧也促使人们呼吁欧洲的科技行业更加自给自足。欧盟还在考虑在即将出台的云计算市场立法中加入“欧洲优先采购”的元素,目前该市场由亚马逊、微软和谷歌等美国公司主导。

        塞茹尔内拒绝讨论具体行业,但表示需要在欧洲完全依赖一个国家的领域采取行动。

        “在科技领域,我们非常非常依赖美国。在原材料领域,我们百分之百依赖中国。就这些领域而言,在当前的地缘政治背景下,我们不希望后代责怪我们没有采取行动。”

        尽管如此,塞茹尔内仍希望地缘政治挑战能为欧洲提供一个机会,因为自从新冠疫情和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后引发的能源危机以来,欧洲一直在努力提振其停滞不前的经济。

        欧洲企业抱怨称,它们不仅受到欧盟雄心勃勃的气候议程扼制,又被价格更低的中国竞争对手冲击,如今还要遭受特朗普激进贸易政策的影响。

        但塞茹尔内认为,欧洲处于“近乎理想”的地位,“从你可以相互权衡的意义上讲,因为美国人仍然是我们的合作伙伴,而中国人希望加强这种伙伴关系”。

        他说,“与中方在许多领域的许多重大难题上取得进展”是可能的。


 

比利时公司对每周四天工作制几乎没有任何热情

 

        布鲁塞尔时报5月22日报道,在比利时的公司,几乎没有人对每周4天的全职工作制度(员工只工作4天,但工作时间更长,并保持全职工资)有任何热情:只有0.8%的比利时员工使用这种制度。

        人力资源专家Acerta consulting最近的一份分析报告显示,只有不到3%的公司雇佣的员工是按照每周四天工作制工作的,而联邦规划局(Federal Planning Bureau)对每周四天工作制进行的试点研究即将得出结果。

        “四天工作制在我们的劳动力市场上仍然是个例外,”Acerta Consult的法律专家莉丝贝斯•戈塔尔斯(Liesbeth Goethals)表示。“尽管选择这种制度的员工数量正在上升,但他们的比例仍然很低。”

        她强调,实行每周4天的全职工作制意味着长时间工作,“这对每个人、每个行业都是不可行的。”与此同时,一些替代方案(如1/5的育儿假)更受欢迎,因为人们在第五个工作日获得福利,而他们的工作时间不会更长。

        大公司的热情

        员工超过500人的公司中,有四成(39.2%)至少有一名全职员工实行四天工作制。在拥有200至500名员工的公司中,这一比例为19.3%。

        “四天工作制在(非常)大的公司中更为普遍,这并不奇怪。这些公司通常有更多的可能性来确保连续性,并以行政方式处理所有事情。”

        尽管如此,公司数量仍然有限:只有2.85%的公司提供这种制度。在这个小群体中,主要是在大公司中使用它——在这些公司中,大约40%的员工至少有一名员工使用它。所以它仍然是一个很少使用的系统。”

        Acerta调查了22.4万名拥有全职雇佣合同的员工,这些员工受雇于2万家私营企业。样本反映了比利时私人劳动力市场的地位、性别、年龄、工作制度、地区和公司规模。


Recent Posts

See All
时迅速递2025年第16期(总第135期)

4月近千家比利时企业破产   布鲁塞尔时报5月6日报道,比利时上个月的破产数量为991起,比2024年4月增加了7.37%,创下了历史新高。       弗拉芒和布鲁塞尔/首都大区的破产数量均有所增加,前者为522起(+4.61%),后者为188起(+18.24...

 
 
 
时迅速递2025年第15期(总第134期)

2024年欧盟可回收原材料出口量下降 欧盟统计局4月24日公布数据,2024年,可回收原材料(包括可回收废料、废料以及其他二次原材料(副产品))从欧盟出口至非欧盟国家的总量为3570万吨,较上年下降8.2%。2023年是可回收原材料出口的创纪录年份,出口量达...

 
 
 
时迅速递2025年第14期(总第133期)

2024年欧盟医药产品出口增长13.5% 欧盟统计局4月14日公布数据,2024年欧盟出口的医药产品较2023年增长13.5%,达到313.4亿欧元。与此同时,进口仅增长0.5%,总额为119.7亿欧元。        因此,2024年欧盟在医药和制药产品上的...

 
 
 

Comentários


© China Chamber of Commerce in Belgium and Luxembourg (CCCBL)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